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历史 > 我国海洋经济量质齐升 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6.0%

我国海洋经济量质齐升 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6.0%

2025-11-19 02:15:45 [社会热点] 来源:新闻时评网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2023年海洋经济复苏强劲,国海量质齐升,洋经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9097亿元,济量比上年增长6.0%,质齐总值增长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9%,升年生产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海洋

海洋经济为国民经济增长助力

海洋经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国海2023年,洋经从三次产业看,济量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4622亿元,质齐总值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35506亿元,升年生产第三产业增加值58968亿元,海洋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国海4.7%、35.8%和59.5%。洋经

海洋制造业增速高于全国。济量2023年,海洋制造业增加值29861亿元,比上年增长7.0%,比全国制造业增速高2个百分点。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1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船舶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扎实推进,已进入产品全谱系发展新时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良好,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全年实现增加值872亿元,比上年增长5.9%。国内外市场对我国化工产品需求旺盛,产销增加,海洋化工业增加值4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海洋服务业助推国民经济增长。2023年,海洋服务业增加值5896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7%,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为国民经济增长助力。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恢复较快,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7623亿元,比上年增长8.5%,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近110亿吨。海洋旅游业增加值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居民旅游需求得到释放,多家邮轮港实现邮轮复航。

海洋能源、食物和水资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渤中26—6亿吨级油田等勘探取得新发现,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8%、9.1%,海洋原油增产量连续4年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60%以上,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超17%。优质海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海洋水产品产量超3500万吨,同比增长近3%,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达到169个,比2022年增加16个,沿海各地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和投产运营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大需求有效拉动海洋经济

海洋领域消费持续恢复向好。居民消费需求加快释放,海洋旅游消费市场明显回暖,2023年海洋客运量、海洋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122.3%、125.4%。海洋旅游消费趋向多元化,融合业态不断涌现,“演艺+海洋旅游”“博物馆+海洋旅游”等模式成为新热点。居民饮食逐步向品质化升级,海洋水产品消费市场供需两旺,2023年全国水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4.7%,海洋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3.9%。

海洋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在港口建设方面,1—11月,沿海港口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5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0.5个百分点,港口绿色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跨海高铁、海底隧道建设持续推进,总投资额530亿元的福厦高铁、225亿元的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延伸线工程竣工投用,一批重大海洋工程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

海洋对外贸易量稳质升。2023年,面对国际需求低迷和国际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等多重风险挑战,我国海洋船舶工业的海船完工量、新接海船订单量、手持海船订单量三大指标全球领先,船舶出口到19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5.4%,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大幅增长,汽车运输船新接订单量占到全球总量的82.7%。2023年,我国沿海港口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超4%,沿海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近10%。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

平台建设提升产业创新支撑与服务能力。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稳定运行,海底数据中心加快布局,海洋计量检测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国家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合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一期试验区完成建设,将解决海水淡化关键装备规模化应用的验证问题。

技术突破加速催生产业发展新动能。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连续运行超20个月,累计送电超270万千瓦时。20千瓦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完成海试,标志着我国海洋温差能开发利用向海上规模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成功海试。全球最大功率20兆瓦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自主研发设计的2500吨自航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海峰1001”正式交付。

绿色与数智技术应用带动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首次实现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直供海上油气田群,广东青洲、福建兴化湾、山东昌邑等“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示范项目稳步开展。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二期工程正式开工,我国船企新接批量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单,新型数字智能化深海养殖平台“珠海琴”开工建设。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2日 08 版)

(责任编辑:旅游攻略)

推荐文章
  • 匹里劈头降了!煤矿匹里劈头隐现提价征兆,提价煤矿数目赫然删减,心岸、产天走势相左

    匹里劈头降了!煤矿匹里劈头隐现提价征兆,提价煤矿数目赫然删减,心岸、产天走势相左 古天主要讲讲市场情景。目下现古市场的征兆是,产天煤价有降的了,但心岸却偏偏与之相同。今日煤冰主产区下调煤价煤矿数目有所删减,而且删速减速。那末这次产天的煤价下调,初睹脉络的时候是甚么光阴呢?10月18 ...[详细]
  • 新型工业化的“全、多、大、强”,部长通道上讲透了!

    新型工业化的“全、多、大、强”,部长通道上讲透了! 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 申佳平、方经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显著加速。”3月8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用“全、多、大、强”四个字总结我国新型 ...[详细]
  • 人大代表团、政协界别委员小组密集迎来“开放日”

    人大代表团、政协界别委员小组密集迎来“开放日”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连日来,全国两会人大代表团、政协界别委员小组密集迎来“开放日”。截至8日中午,已有30个人大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27个政协界别委员小组会议向境内外媒体记者开放。这是记者从 ...[详细]
  • 我国将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等

    我国将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将围绕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修改代表法、监督法、监察法等。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民营经济促进法等,修改矿产资源法、企业 ...[详细]
  • 市场强势能延绝多暂?

    市场强势能延绝多暂? 八月中旬以去,能源煤散港量削减,而调出同样艰深,匆匆使环渤海心岸库存呈降降态势,船货立室度不下。妨碍古晨,环渤海十小大运煤心岸开计存煤2202万吨,较上周削减103万吨;其中,秦皇岛港存煤455万吨, ...[详细]
  • 3月8日至3月11日厦门北开兰州西恢复开行

    3月8日至3月11日厦门北开兰州西恢复开行 厦门北至兰州西恢复开行东南网3月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通讯员 万宇)来自厦门火车站的消息,未来几天,厦门火车站陆续将有动车停运或恢复开行。停运列车:3月5日-3月 15日,厦门开赣州D9626 ...[详细]
  • ​城市交通活力恢复指数 厦门居全国前列

    ​城市交通活力恢复指数 厦门居全国前列 城市交通活力恢复指数 厦门居全国前列厦门“四桥一隧”车流上周已恢复到疫情前日常七成水平厦门日报讯记者 徐景明 通讯员 黄永燊)城市交通,是复工复产的直观“活力&rd ...[详细]
  • 增强人大监督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增强人大监督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一年来,常委会共听取审议“一府两院”22个报告,检查5件法律实施情况,组织开展2次专题询问、7项专题调研,作出2项决议。依法依规办理群众来信来访157212件次。 ...[详细]
  • 此轮市场反弹去的有面早!

    此轮市场反弹去的有面早! 前期心岸库存偏偏下,部份心岸园天垛位宽峻,被迫减速疏港。下贵用户自动配开,删减船舶运力推运少协,匆匆使环渤海心岸库存隐现降降;而一些量量好、周转缓的煤种也被限度进港,有“煤价风背标&rdq ...[详细]
  • 去年新增市场主体13395户 市场主体总量达92888户

    去年新增市场主体13395户 市场主体总量达92888户 本报讯(通讯员彭玉红)去年以来,我市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全力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了全市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3395户,同比增长8.89%,全市市场主体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