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闻时评网 > 游戏资讯
厦门在全国率先启动排污权交易制度融合改革
新闻时评网2025-04-01 04:42:04【游戏资讯】5人已围观
简介盘活无形资产 助企绿色腾飞厦门在全国率先启动排污权交易制度融合改革,打造“一站式服务+一证式管理+一体式监管”模式审批更高效 办事更便捷自2023年10月排污权交易制度融合改革
盘活无形资产 助企绿色腾飞
厦门在全国率先启动排污权交易制度融合改革,厦门打造“一站式服务+一证式管理+一体式监管”模式
审批更高效 办事更便捷
自2023年10月排污权交易制度融合改革全面落地以来,全国启动权交厦门已有62个建设项目和15家企业实现排污权交易审批业务融合办理和排污权自主核定,率先共计节省材料139件,排污节约审批时限445个工作日,易制节省排污权核定报告编制费用超过30万元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玉婷)位于厦门火炬高新区的度融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是合改天马研发Micro-LED技术的攻坚平台,建成在即,厦门正待投产试运行。全国启动权交
可前段时间,率先企业负责人却遇到一个情况,排污“企业的易制排污许可证申报和初始排污权核定尚未办理,听说办理手续需要一两个月。度融”了解到该情况后,合改翔安生态环境局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到场帮扶指导,厦门向企业介绍刚刚推行的排污权交易与排污许可制度深度衔接改革政策,从排污权核算到申报资料准备、网上申报等环节,进行全流程跟踪指导,顺利帮助企业及时完成排污权确认并取得排污许可证。
“材料省、流程简、速度快。得益于排污权交易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在生态环境部门指导下,我们只用了短短半天,就完成了两个事项的办理!”企业经办人尤晓燕开心地告诉记者,目前,Micro-LED试验线项目已顺利落地开展设备调试,将为厦门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高地提供科技支撑。
“2023年,厦门在全国率先启动排污权交易制度融合改革,创新打造‘一站式服务+一证式管理+一体式监管’模式,从审批提速、管理并轨、制度完善三方面着手构建与污染源管理制度深度衔接的排污权交易体系。”采访中,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胡军拿出一份最新数据:自2023年10月改革全面落地以来,厦门已有62个建设项目和15家企业实现排污权交易审批业务融合办理和排污权自主核定,共计节省材料139件,节约审批时限445个工作日,节省排污权核定报告编制费用超过30万元。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环境总量的情况下,各排污单位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是推动产业转型、护航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套创新打造的“一站式服务+一证式管理+一体式监管”模式,是如何助力企业绿色腾飞的?
据介绍,“一站式”服务,是融合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实现“一评多效”;合并环评批复、排污单位初始排污权核定与排污许可证核发管理,实现“三证合一”。如今,在全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上,已架设排污权总量管理模块,为企业全程网办提供互通共享的数据和技术支持,实现企业一次申请、一证许可、多项办结,重塑审批服务体系。
而实行“一证式”管理,则建立起了联动的管理体系。近年来,厦门先后制定相关技术规范,统一环评、排污权、排污许可污染物排放核算方法,并修订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印发实施细则,将排污权在排污许可证登载确权,纳入排污许可总量管理,构建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一证式”环境管理模式。
“一体式”监管——厦门启用“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厦门环保信用”平台,在全国首创实施处罚和信息披露“双告知”机制,实现录入-查询-监督一体化。打通数据汇集、共享、公开渠道,以排污许可等数据全面支撑执法监督,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监管、监测、监督一体化工作方式,不断强化执法监管体系。
“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污染源管理制度,是落实建设项目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有力举措,有利于融合衔接污染源管理相关制度,减轻企事业负担,推动形成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国家排污许可专家吴亮表示,排污权交易制度融合改革的落地,不仅助力项目落地更便捷高效,而且将促进区域产业布局优化,为厦门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动力。
很赞哦!(7446)
上一篇: 创记实!俄媒:亚太天域煤冰价钱每一吨突破400好圆
下一篇: 国内市场:夏日提供短缺 能源煤价钱回降
热门文章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直击牧原媒体交流会:公开回应争议,“不跨行只养猪,有信心穿越猪周期”
- 2.1万亿元!11月中国出口由降转增,或拉动明年全球贸易增长
- 增长7.1%!前10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38326.4亿元|快讯
- 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同比微增0.2%|快讯
- 直击暴雪中的新发地:蔬菜供应充足,价格相对稳定,购销依然火热
- 7.6%!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餐饮消费成主力|快讯
- 链中国,链世界!增强全球产业链韧性,让供应链变“共赢链”
- 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地如何“出招”?
- 11月PPI环比由平转降,同比降幅再次扩大|快讯
- PMI回落至3个月新低:产需双双承压,后期稳增长政策如何持续发力
- PMI连续两月下行背后:制造业行业进入传统淡季,产需双双小幅承压
- 多措并举稳供热!央企打响能源保供攻坚战
- 百亿航运龙头原董事长被查!上月因“个人原因”辞职,去年年薪近130万元
- 盈利121亿元!国铁集团前三季度客货两旺,营收增长16.1%
- 住建部定调2024年楼市:重提房住不炒,“好房子”能成为房地产先立后破新赛道吗?
- 同比增长126%!前11月铁路客运持续增长|快讯
- 预计发送旅客6300万人次!铁路元旦小长假运输今日启动|快讯
- 全国400样本县(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公布,看看你的家乡排第几?|快讯
- 百亿订单信号!有望实现全球船舶接单“三连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 一批“粮老虎”落马!最高检发布10起典型案例,粮食领域刮起反腐风暴
- 结束连续两个月下降局面!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回升0.2点|快讯
- 占比近五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导A股年底并购大戏
- 今日起手机12306开通春运期间学生、务工人员专区预约购票功能|快讯
- 前9月吸引外资规模同比有所下降,商务部多举措稳外资|快讯
- 2023年全国百强主城区、新城区榜单发布:苏粤数目最多,杭州这一城区实现跃升
- 12月CPI同比下降0.3%,环比有所上升|快讯
- 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加速
- 全年仅俩月盈利!猪企如何飞跃猪周期?|2023中国经济年报
- 部分受甘肃地震影响铁路已开通,秩序正在有序恢复中|快讯
- 连续4个月正增长!11月规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9.5%|快讯
- 中国288个城市品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大幅回升
- 12306购票上新两项功能:需求预填和起售提醒|快讯
- 前十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万亿新增国债将于四季度发力
- 215家沪市央企三季报成绩单来了!合计净利润1.68万亿,超八成实现盈利
- 稳面积增单产“两手抓”!农村工作会议再提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 2023年全年CPI同比上涨0.2%,预计2月回升至阶段性高点,今年仍处低增长区间
- CCER市场重启只欠东风,中国碳交易市场最后一只靴子即将落地|2023中国经济年报
- 铁路技术装备展来了!新技术装备集中亮相,深化国际铁路互联互通
- 商务部最新定调:外贸回稳向好势头不变,明年有望回正
- 49.5%!10月PMI降至荣枯线下|快讯
- 特写|亚残运会首金得主谢毛三:水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聚焦杭州亚残运会
- 中国首位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卸任,曾主持中国加入《巴黎协定》谈判|快讯
- 前11月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1.5%,基建投资仍保持一定增速|快讯
- 最快1小时18分可达香格里拉! 丽香铁路今日开通|快讯
- 下降0.5%!11月CPI同比环比双降|快讯
- 百亿重组收官!中国交建完成分拆子公司重组上市,传统基建业务迎来转型升级
- 动人一幕!全盲“女飞人”刘翠青夺金后,与她的两双“眼睛”深情相拥|聚焦杭州亚残运会
- 49.0%!12月PMI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仍延续扩张|快讯
- 10月工业生产有所加快,装备制造业仍是回升亮点|快讯
- 2023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出炉:高新企业占比远超全国水平,东北这个市跻身十强|快讯
- 去年完成投资7645亿元!2024年计划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快讯
- 消费回暖明显!11月社零增长9.6%|快讯
- 铁路建设年末加速,多条新开工线路密集落地
- 港航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速,能源转型路在何方?
- 冷空气“解救”煤炭价格,会开始新一轮涨价吗?
- 11月固投亮点多:制造业投资创半年来新高,房地产有望进一步改善
- 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由升转降,10月CPI、PPI双降
- 2023年外贸成绩单出炉:出口逆势增长,规模逐季抬升,超3/4企业看好今年形势
- 央企总部疏解成绩单:超40家央企落户雄安新区|2023中国经济年报
- 雄安新区又有新动向!首批4所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全部开工建设|快讯